首先看看当前我国玻璃温室的投资实践。作为设施园艺的厂房类型之一,玻璃温室存在于全球多年,尤其是在以利润为目标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依然能长期存在,其商业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。资本的精明,不弱于学者的推理。笔者组织团队对国内近年来新建玻璃温室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,调研发现,近五年来,新建玻璃温室超过800公顷,规模以上已经投入运营且达产率高于80%的温室有214公顷,遍及我国十个省份,产品涵盖了蔬菜、花卉等数十类细分园艺产品。基本实现盈利的达33%,其余尚未进入盈利状态的,或仍亏损,或已实现了生产经营持平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些投资者和运营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,对盈利的信心越来越强,均有明确的盈利时间预期。这是我国当前的实践成果。
表 玻璃温室投资与产值需求表
注:能源费用参考华北地区平均水平,土地使用成本及非生产经营直接成本在最低毛利润中合并测算。本表仅作为参考测算模型。
根据表中最低毛利润和产值要求,须选择能达到目标的品类、技术、商品、渠道的组合方式,确保收益实现。应注意的是,表中所列产值与毛利数据仅能保证基本的内部收益率(约7%~8%),动态投资回收期接近18年。也就是说,在温室折旧年限内收回投资,折旧年限之后使用温室获得的收益,才是作为投资行为的现金回报。因此,可以认为,作为回报期待较低的农业项目,达到上述目标即为盈利,但与同等投资额度的其他商业项目比较,盈利能力低,如需提高盈利能力,缩短投资回收期,则需进一步提高收益能力。
第三,上述要求是否具有现实性?实际生产中能否实现单位面积的产值目标呢?假设生产串收番茄,单产20 kg/平方米,产地出货价格须达到25 元/kg以上。笔者从调研种植企业的经营情况看,15%的企业达到了这一目标。笔者对北京BHG等中高端商超调研同样发现,零售价格高于45 元/kg,且据商超介绍,动销率、周转率双高。可以认为,在当前的消费需求拉动下,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,但有一定难度,须突破传统农产品销售思维定势,在管理、营销、技术水平三方面同步达到较高水平方能实现。
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,玻璃温室能否盈利,是产品定位问题,是管理问题,本质上是企业战略管理问题,而不是技术问题。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如必须讨论其能否实现盈利,则回答是肯定的,只是,需要优秀的企业去定位和经营。